同传动态

与达沃斯的同传译员的交流

作者:同声传译员    浏览次数:4066    发布时间:2011/12/2 12:02:57

51SET记者在达沃斯现场采访了一位同声传译员,她有一个平凡的名字,叫杨璐,却从事着一份极不平凡的工作——同声传译。杨老师告诉记者:同传是一项艰苦的工作,需要你喜欢和投入,每接一个工作,要做大量的译前准备。大家看到的只是同传表面的风光,看不到大量前期的投入和准备。

杨璐2004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毕业后,回到大连外国语学院任教,此前,一直在北京担任同声传译工作。 2007年8月初,杨璐像每一个普通大连市民一样,通过报纸电视了解这次夏季达沃斯会议的相关信息。会议前一周,她收到了来自夏季达沃斯会议主办方的邀请。准备时间的仓促给杨璐增添了不少压力。“同声传译,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,一般我们都会用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了解会议的相关资料。我是在会议前一天才正式拿到讲演者的相关资料。而且这些资料也只是准备工作的冰山一角。”杨璐介绍,资料里出现的专业术语必须通过网络将之扩展,达到了解这个专业所涉及的领域。另外,对于主讲人也要做到细致了解,这样才能掌握他的研究领域、他所推崇的观点。

俗话说,不打无准备之战。而同声传译需要做好的就是“无准备的准备”。同声传译与普通翻译的不同之处在于,同声传译是需要同时兼顾语句流畅、用词准确和语义清晰。同声传译的秘密就在于“一心二用”:大脑的一部分对听到的“源语言”进行理解、处理,另一部分迅速将这些信息转化成“目标语言”。

“请同声传译员的必然都是非常重要的国际会议。所以翻译时不能有任何差错,特别是数据等关键字句不能马虎。 ”杨璐介绍说,因为工作中精力要高度集中,所以每次同声传译员都是结伴工作,交替翻译:“刚入道时一次只能翻十五分钟,现在正常情况下是半个小时一交替。 ”在会议现场,译员的精力必须高度集中,几乎是做到双耳分听,一只听讲话者的声音,一只听自己的声音。

因为重大国际会议讨论的都是相对专业的行业领域,所以译员们在会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:“每个译员都有自己相对熟悉的一些领域,比如农业、工业、金融等,大家会总结出行业内部的共享词典,攻克不同领域的难题。 ”

杨璐告诉记者,接任务时译员们都会很慎重:“说‘不’并不丢人,如果你觉得这个领域你做不了,你只能放弃,硬着头皮上,到时候不仅会让自己很难堪,而且会误了大事。 ”

达沃斯期间的一些论坛采取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两种翻译形式,专家演讲时候采用同声传译,观众提问是采取交替传译,这样的变化会让会场气氛活跃一点。“在做同传的阶段,我们是坐在会场后面的箱子里。而做交传的时候,我们就要走到前台来,跟观众们面对面的交流。 ”杨璐介绍。一次,一个美国企业家的举动让杨璐和同传伙伴充满信心。“在这个美国企业家演讲的最后阶段,她的一席话让我感到了收获的满足感。 ”杨璐至今对那个镜头记忆犹新。

“在我演讲结束的最后,我希望大家把目光集中在我们会议最后的同传箱子里,里面两名工作人员的辛苦付出,使我们这个会议非常精彩! ”美国企业家说。杨璐翻译到最后才知道原来台上演讲的人说的就是自己,而此刻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,那一刻,她觉得自己很满足。

“还有的老外,演讲还没有结束,就径直地走下台,走到我们工作的小箱子里,和我们握手,而观众也把目光集中到我们身上,这时,我会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。 ”杨璐笑道。

 

同声传译以往在国际会议、学术会议等场合出现得较多,但随着国家间的区域化、基层化的交往越来越多,同声传译人才的需求范围也越来越大。谈判、会谈、电视转播等,都需要同声传译员大显身手。

杨璐透露,最近几年她工作特别忙,因为大连对外交往活动太多了,而且规格也在不断提高。“夏季达沃斯论坛、服装节,中国海创周……仅是国家级的对外交流活动就不胜枚举。大连外国语学院是高级口译人才的摇篮。自从杨璐等人参加了达沃斯等同声传译工作后,外语学院开始流行“同声传译”热,并能为自己成为一名同传人而自豪。

做同传最大的诱惑力是永远在学习和提高,永远站在最前端。另外,同传人员应是杂家,要有广博的知识,对很多行业都有所了解。最后,还需要反应快,有较强的心理素质,镇定处理突发情况。有了这样的基础,再通过长时间的专项训练和大量实践,才能走向这一岗位。

 

Copyright © 2007-2024 版权所有  皖ICP备13006163号-39  同声传译设备租赁行业协会 同传设备销售 同声传译服务热线:4009942400